古训言:宁与智者争高下,不与傻瓜论短长
孔子先是不答,观察一阵后说:“一年确是只有三季。”
来人听此,满意而归。
待人走后,子贡问老师:“这一年应是几季?”孔子答:“四季。”
见子贡疑惑。孔子继而说道:“方才那人一身绿衣。他分明是田间的蚱蜢。蚱蜢,春天生,秋天亡,一生只经历过春、夏、秋三季,未见冬天?因此,在其思想里,何来的《冬季》。你跟此人争论,就是争上三天三夜也不会有结果的。”
子贡立刻明白了。
因此,我们与人相处,无论说什么,先要看清对象,判断出对方的境界水平,这样讲话才有针对性,才不会浪费时间、精力和感情。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当别人的观点与你不一致时,没有必要争出个谁对谁错。
孔子亦云:“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道不同不相为谋”。
有一年,美国某地召开了作家峰会,许多作家应邀而至,所有人都在炫耀作品时,一个衣着朴素的女人安安静静微笑地倾听,她身边一位女士喋喋不休地向她吹嘘自己的作品,最后,被问及有几部作品时,她微笑道:“一部”。
身边的作家得意起来,又问书名是什么?她只答了一个字:《飘》
(就是改编成电影《乱世佳人》)。
哪个作家立马羞愧地不说话了。
厉害的人从来都不显山露水,不与人炫耀什么。
常与同好争高下,不与傻瓜论短长
看过电视剧《欢乐颂》的人都听过这么一句。说的是可以和君子讲道理去争论,会有所收获。和傻瓜争论不会有结果,能讲道理的人也不是傻瓜了,就更别说,跟一个三观不同的人,也无法在一个频率上交流。
不争不是糊涂,而是一种智慧,它让我们明白不争会带来更多的收获。
记得一句话:“欲为大树,莫与草争。”主页面的资料就可找到玄占堂的老师,与你畅聊人生!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