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德战争

主条目:二战红军的战略作战(英语:Strategic operations of the Red Army in World War II)

1941年6 月22日的西南战线地图(乌克兰)

虽然德国历史学家没有对东线的行动进行任何具体的分期,但所有苏联和俄罗斯历史学家都将针对德国及其盟国的战争分为三个时期,并进一步细分为战区的八个主要战役:[75]

第一阶段:(1941年6月22日 – 1942年11月18日)

1941年夏秋战役(1941年6月22日 – 12月4日)

1941-42年冬季战役(1941年12月5日 – 1942年4月30日)

1942年夏秋战役(1942年5月1日 – 11月18日)

第二阶段:(1942年11月19日 – 1943年12月31日)

1942-43年冬季战役(1942年11月19日 – 1943年3月3日)

1943年夏秋战役(1943年7月1日 – 12月31日)

第三阶段:(1944年1月1日 – 1945年5月9日)

冬春战役(1944年1月1日 – 5月31日)

1944年夏秋战役(1944年6月1日 – 12月31日)

1945年欧洲战役(1945年1月1日 – 5月8日)

巴巴罗萨行动:1941年夏

编辑

主条目:巴巴羅薩行動、基辅战役、列寧格勒圍城戰和繼續戰爭

巴巴罗萨计划规定的德国进攻路线

1941年6到9月德国对苏联的侵略路线

巴巴罗萨行动于1941年6月22日黎明前开始。德军切断了所有苏联西部军区的有线电网络,以破坏红军通讯。[76]苏军前线部队到指挥部的恐慌通讯是这样的:“我们遭到射击。我们该怎么办?”答案同样令人困惑:“你一定是疯了!而且为什么你的信号未经加密编码?”[77]

6月22日凌晨3点15分,德军190个师中的99个师(包括14个装甲师和10个摩托化师)被部署从波罗的海到黑海入侵苏联。同时还有十个罗马尼亚师、三个意大利师、两个斯洛伐克师以及九个罗马尼亚旅和四个匈牙利旅。同一天,苏联波罗的海军区、西部军区和基辅特别军区被分别更名为西北方面军、西部方面军和西南方面军。[78][76]

大約柏林時間凌晨4點,德國外交部長約阿希姆·馮·裡賓特洛甫向蘇聯駐德國大使弗拉基米爾·杰卡諾佐夫在德國首都柏林遞交了宣戰書。幾個小時之後,德國駐蘇聯大使弗里德里希·維爾納·馮德舒倫堡伯爵在莫斯科向蘇聯外交部長維亞切斯拉夫·莫洛托夫也遞交了照會,正式宣告了戰爭的開始。[79]

为了建立制空权,德国空军开始攻击苏联机场,在飞行员离开地面之前就摧毁了大部分前沿部署的苏联空军机场机队,大部分机队都是过时的。[80]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德军的三线攻势势不可挡,装甲部队将数十万苏军包围在一个巨大的包围圈中,然后在装甲部队继续进攻的同时,这些部队被移动缓慢的步兵部队所削弱。德国空军还在进攻线后方空投了数百名会讲俄语的伞兵,以便带回苏军预备队的部署信息。[81]

德国北方集团军群的目标是经波罗的海国家到达列宁格勒。该编队由第16集团军、第18集团军以及第4装甲集团军组成,穿过波罗的海国家以及俄罗斯普斯科夫和诺夫哥罗德地区。当地抵抗组织在德军到来之前就控制了立陶宛大部分地区、以及拉脱维亚北部和爱沙尼亚南部。[82][83]

中央集团军群的两个装甲集群向布列斯特-立沃夫斯克北部和南部推进,并在明斯克东部会合,随后是第2、第4和第9集团军。联合装甲部队仅用六天时间就到达了距攻击发起线650公里的别列津纳河。他们的下一个目标是穿越第聂伯河,该目标于7月11日完成,之后的目标是斯摩棱斯克,城市于7月16日陷落,但苏军在斯摩棱斯克地区的激烈抵抗以及南北集团军群推进速度减慢,迫使希特勒停止对莫斯科的集中进攻,并转移第3装甲集群的兵力。至关重要的是,古德里安的第二装甲群奉命向南移动,与正在挺进乌克兰的南方集团军群进行大规模夹击。中央集团军群的步兵师在相对缺乏装甲支援的情况下继续向莫斯科缓慢推进。[84]

战争初期,德国空袭中的苏联儿童,1941年6月,俄新社档案

这一决定引发了严重的领导危机。德国战地指挥官主张立即向莫斯科发起进攻,但希特勒否决了他们,理由是乌克兰农业、采矿和工业资源的重要性,以及苏联在中央集团军群南翼和陆军集团军群之间的戈梅利地区集结的储备力量。希特勒的这一决定称为“夏季停顿”,[84]被认为对莫斯科战役的结果产生了严重影响,因为它减缓了向莫斯科的推进,有利于将大量苏联军队包围在基辅周围。[85]

南方集团军群与第1装甲群、第6、第11和第17集团军的任务是穿过加利西亚进入乌克兰。然而他们的进展相当缓慢,并且在布罗迪战役中伤亡惨重。7月初,罗马尼亚第3和第4集团军在德国第11集团军的协助下,穿过比萨拉比亚向敖德萨进军。第1装甲集群暂时离开基辅,挺进第聂伯河湾(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西部)。当它与南方集团军群的南部部队在乌曼会师时,该集团军在巨大的包围圈中俘获了大约10万名苏军。9月16日,南方集团军群的先进装甲师在洛赫维察附近与古德里安的第2装甲群会师,切断了基辅东部包围圈内的大量红军部队。9月19日对基辅的包围结束时,40万苏联战俘被俘。[84]

9月26日,基辅以东的苏军投降,基辅战役结束。

随着红军撤退到第聂伯河和德维纳河,苏联最高统帅部将注意力转向尽可能撤离西部地区的工业。工厂被拆除并用平板车运离前线,以便在乌拉尔山脉、高加索、中亚和西伯利亚东南部的更偏远地区重建。大多数平民只能自行向东迁移,只有与工业相关的工人带着设备撤离,大部分人口都落入沦陷区。

斯大林命令撤退的红军启动焦土政策,以阻止德国和盟友向东推进时的基本补给。为了执行这一命令,苏联在前线地区组建了毁灭营(英语:Destruction battalions),有权立即处决任何可疑人员并烧毁了村庄、学校和公共建筑。作为政策的一部分,内务人民委员会屠杀了数千名反苏联囚犯(英语:NKVD prisoner massacres)。[83][86]

列宁格勒、莫斯科和罗斯托夫:1941年秋

编辑

主条目:莫斯科戰役、罗斯托夫战役 (1941年)和列宁格勒围城战

正尝试将汽车从泥泞道路中拖出的德意志國防軍士兵,摄于1941年11月

随后德军决定继续向莫斯科进军,并为此将装甲集群重新改组为装甲集团军。9月30日发起“台风行动”,第2装甲集团军沿着道路从奥廖尔(10月5日占领)冲向普拉夫斯克的奥卡河,而第4装甲集团军(从北方集团军转移到中央集团军)和第3装甲集团军将苏军包围在维亚济马和布良斯克的两个巨大包围圈中。[87]北方集团军群部署在列宁格勒前方,并试图切断东部的铁路线。列宁格勒长达900天的围困由此开始。[88]在北极圈,一支德国和芬兰联军向摩尔曼斯克出发,但无法到达萨帕德纳亚西利察河,联军在那里停了下来。[89]

南方集团军群从第聂伯河向亚速海沿岸推进,并穿过哈尔科夫、库尔斯克和斯大林诺。德国和罗马尼亚联军开进克里米亚半岛,并在秋季控制了整个半岛(除了塞瓦斯托波尔,该地一直坚守到1942年7月3日)。11月21日,国防军占领了通往高加索的门户罗斯托夫。然而由于德军防线过于拉长,苏军从北部对第1装甲集团军的先头部队发起反攻,迫使他们撤出城市并撤至米乌斯河后方,这是德国第一次重大撤军。[90]

随着冬季的到来,德军于11月15日发起了最后一次突袭,试图包围莫斯科。11月27日,第4装甲集团军到达莫斯科线希姆基的最后一个电车站,距离克里姆林宫30公里。与此同时,第2装甲集团军未能占领图拉,这是最后一座阻碍其前往莫斯科的苏联城市。德国陆军总参谋长弗朗茨·哈尔德将军与三个集团军的负责人在奥尔沙举行会议后,决定向莫斯科推进。[91]

然而,到了12月6日,德军仍然无法占领莫斯科,进攻被迫暂停。因此,苏军沙波什尼科夫元帅开始了反击,使用了新动员的预备队,以及在得知日本将保持中立的情报后从远东调来的一些训练有素的远东师。[92][93]

苏联反攻:1941年冬

编辑

主条目:莫斯科战役、第二次哈尔科夫战役、1941年至1942年冬季战役(英语:Winter Campaign of 1941–42)和二战中对高尔基的轰炸

苏联冬季反攻,1941年12月5日至1942年5月7日: 苏联的收获(橙色) 德国的收获(绿色)

莫斯科战役期间苏联的反攻消除了德军对莫斯科的直接威胁。根据朱可夫的说法,“12月的反攻在中央战略方向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遭受重大失败后,中央集团军群的德军正在撤退。” 1942年1月,斯大林的目标是“不给德国任何喘息的机会,毫不松懈地驱赶他们西进,让他们在春天到来之前耗尽储备……”[94]

苏军主要打击由西北方面军、加里宁方面军和西部方面军精心策划的双重包围。朱可夫表示,总体目标是“随后围歼勒热夫、维亚济马和斯摩棱斯克地区的敌军主力。列宁格勒方面军、沃尔霍夫方面军和西北方面军的右翼部队将击溃北集团军群”,西南方面军和南部方面军将击败南方集团军群。高加索方面军和黑海舰队将夺回克里米亚。

1942年1月10日,隶属于苏联第1突击集团军的第20集团军、第22坦克旅和5个滑雪营发起进攻。到1月17日,苏联占领了洛托西诺和沙霍夫斯卡亚。到1月20日,第5集团军和第33集团军占领了鲁扎、多罗霍沃、莫扎伊斯克和韦雷亚,而第43集团军和第49集团军则占领了多马诺沃。

德军开始集结,在勒热夫保留了一个突出部。1月18日至22日,苏联第201空降旅和第250空降团的两个营进行了一次空降,目的是“切断敌军与后方的通讯”。中将米哈伊尔·叶夫列莫夫的第33集团军在别洛夫将军的第1骑兵军和苏联游击队的协助下试图夺取维亚济马。1月底,第8空降旅的额外伞兵加入了这支部队。然而2月初,德军成功切断了这支部队,将苏军与德军后方的主力分开。德军一直通过空运补给,直到四月才重新占领苏联主线。然而,只有别洛夫骑兵军的一部分逃到了安全地带,而叶夫列莫夫的士兵则打了一场“失败的战斗”。

1942年4月,苏联最高统帅部同意采取防御,以“巩固占领地”。朱可夫说:“在冬季攻势中,西线的兵力已从70公里推进到100公里,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西线的整体作战和战略形势。”

在北方,苏联红军包围了杰米扬斯克的德军,该驻军在空中补给下坚持了四个月,并在霍尔姆、韦利日和大卢基前面建立了阵地。再往北,苏联第二突击集团军在沃尔霍夫河上行动。最初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它没有得到支援。到了六月,德军的反击切断并摧毁了苏军。苏军指挥官安德烈·弗拉索夫中将后来叛逃到德国并组建了俄罗斯解放军。在南部,红军在伊久姆冲过顿涅茨河,并深入了100公里的突出部。其目的是让南方集团军群紧邻亚速海,但随着冬季进攻的停止,德军在第二次哈尔科夫战役中发起反击,切断了过度进攻的苏军。

顿河、伏尔加河和高加索:1942年夏

编辑

蓝色行动:德军从1942年5月7日到1942年11月18日期间的推进

主条目:蓝色方案、沃罗涅日战役 (1942年)、高加索战役和斯大林格勒战役

虽然德军计划再次进攻莫斯科,但1942年6月28日,攻势重新在不同方向展开。南方集团军群占据主动,通过沃罗涅日战役巩固了战线,然后沿着顿河向东南方向前进。宏伟的计划是首先占领顿河和伏尔加河,然后占领高加索地区的油田(英语:Petroleum industry in Azerbaijan),但出于作战考虑和希特勒的虚荣心,他下令同时实现这两个目标。7月24日,第1装甲集团军加入后,罗斯托夫被重新夺回,随后该集团军向南驶向迈科普。作为其中的一部分,沙米尔行动被执行,该计划由一群勃兰登堡部队装扮成苏联内务人民委员部,破坏迈科普的防御稳定,让第1装甲集团军在几乎没有抵抗的情况下进入石油城镇。

与此同时,德国第6集团军正在向斯大林格勒前进,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得到第4装甲集团军的支援,该集团军已转向帮助第1装甲集团军渡过顿河。当第4装甲集团军重新加入斯大林格勒进攻时,苏军的防御已经加强。8月23日,德军跨越顿河到达伏尔加河,但在接下来的三个月里,德军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进行逐街逐屋的巷战。

第1装甲集团军已到达高加索山脉和马尔卡河。8月底,罗马尼亚山地部队加入了高加索先头部队的行列,而罗马尼亚第3和第4集团军则从完成清理亚速任务到重新部署集结。他们在斯大林格勒两侧占据阵地,以缓解德军进行主攻。考虑到轴心国盟友罗马尼亚和匈牙利之间在特兰西瓦尼亚问题上的对抗,顿河湾的罗马尼亚军队被意大利第8集团军与匈牙利第2集团军分开。因此,希特勒的所有盟友都参与其中,包括第1装甲军的斯洛伐克特遣队和第6集团军的克罗地亚军团。

向高加索地区进攻的德军陷入了困境,德军无法攻克马尔戈别克并夺取格罗兹尼。相反,他们改变了前进方向,从南部接近,于10月底越过马尔卡河,进入北奥塞梯,并于11月2日进入奥尔忠尼启则郊区。

斯大林格勒:1942年冬

编辑

主条目:斯大林格勒战役、小土星行動、火星行动、第三次哈尔科夫战役和大卢基战役

1942年11月18日至1943年3月,苏联在东线的推进

当德国第6集团军和第4装甲集团军进入斯大林格勒时,苏军已集结在城市两侧,特别是顿河桥头堡,他们于1942年11月发起进攻。天王星行动于11月19日开始。苏军的两线进攻突破了罗马尼亚军队的防线,并于11月23日在卡拉奇会合,将30万轴心国军队困在其身后。同时对勒热夫地区发动的进攻(称为“火星行动”),按计划应推进到斯摩棱斯克,但由于德国的战术防御阻止了突破,苏军在付出高昂代价后失败了。[95]

德军急忙调派兵力,孤注一掷地试图救援斯大林格勒被包围的军队,但攻势直到12月12日才开始,此时受困于斯大林格勒的第6集团军已饥肠辘辘、虚弱不堪,无力突围。冬季风暴行动带着三个支援的装甲师,从科捷尔尼科沃迅速向阿克赛河进发,但在距离目标65公里时陷入困境。为了转移德军救援行动的注意力,苏联红军决定击败意大利军队,并在可能的情况下终止救援行动。行动于12月16日开始。它所做的只是摧毁了许多向斯大林格勒运送救援物资的飞机。苏联进攻的范围相当有限,尽管最终仍以罗斯托夫为目标,但也让德军有时间反应过来,将A集团军群撤出高加索地区,并返回顿河。[96]

1943年1月31日,30万第6集团军的9万名幸存者投降,匈牙利第2集团军也被歼灭。红军从顿河向斯大林格勒以西推进500公里,途经库尔斯克(1943年2月8日收复)和哈尔科夫(1943年2月16日收复)。为了挽救南部阵地,德军决定在二月份放弃勒热夫突出部,从而腾出足够的部队在乌克兰东部成功还击。曼施坦因的反攻在经过专门训练、配备虎式坦克的党卫军装甲军支持下,于1943年2月20日展开,并于3月春季解冻期间从波尔塔瓦杀回哈尔科夫。这在以库尔斯克为中心的前线留下了明显的苏联突出部。

库尔斯克:1943年夏

编辑

主条目:库尔斯克会战

1943年2月19日至8月1日,德军在哈尔科夫和库尔斯克的进攻

攻占斯大林格勒的尝试失败后,希特勒在即将到来的季节规划将权力委托给德国陆军最高统帅部,并恢复海因茨·古德里安的重要职务,担任装甲部队督察。总参谋部的争论两极分化,甚至连希特勒也对任何掐断库尔斯克突出部的企图感到紧张。他知道,在接下来的六个月里,苏军在库尔斯克的阵地得到了大力加强,包括反坦克炮、坦克陷阱(英语:Anti-tank obstacles)、地雷、铁丝网、战壕、碉堡、大炮和迫击炮。[97]

然而,如果能够发起最后一场大规模的闪电战攻势,那么德军注意力就会转向盟军对西线的威胁。四月份的和平谈判毫无进展。德军进攻将从库尔斯克以北的奥廖尔突出部和以南的别尔哥罗德进行。两个侧翼将在库尔斯克以东地区会合,从而将南方集团军群的防线恢复到1941年至1942年冬季位置。[97]

在北部,整个德军第9集团军已从热列夫突出部重新部署到奥廖尔突出部,并从小阿尔汉格尔斯克向库尔斯克推进。但部队甚至无法突破位于奥尔霍瓦特卡的第一个目标,仅推进了8公里。令人沮丧的是,第9集团军的先头部队在对抗苏军雷区时被削弱了,因为那里的高地是他们与平坦坦克国家之间一直到库尔斯克的唯一天然屏障。随后前进方向转向奥尔霍瓦特卡以西的波内里,但第9集团军也无法突破这里,转入防御。红军随后发起反攻,即库图佐夫行动。

7月12日,红军在日兹德拉河上穿过第211师和第293师之间的分界线,向卡拉切夫驶去,就在他们身后和奥廖尔后面。由赫尔曼·霍特大將率领的第4装甲集团军带头的南部攻势以及三个坦克军取得了更大进展。党卫军第二装甲军和大德意志装甲掷弹兵师沿着顿涅茨上游的一条狭窄走廊向两侧前进,穿过雷区,越过相对较高的地势,向奥博扬进发。顽强的抵抗导致前线从东转向西,但坦克前进了25公里,才在普罗霍罗夫卡外遇到了苏联近卫坦克第5集团军的预备队。战斗于7月12日打响,约有1000辆坦克投入战斗。

普洛霍罗夫卡战役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坦克战之一,也是库尔斯克战役的一部分

战后,苏联历史学家将普洛霍罗夫卡战役称为为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坦克战,它是苏联防御的一次成功,但也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苏联第5近卫坦克集团军拥有大约800辆轻型和中型坦克,攻击了党卫军第2装甲军。双方的坦克损失一直是争议的根源。虽然近卫坦克第5集团军没有实现其目标,但德军的进攻还是被阻止了。

双方最终陷入僵局,即使德军在北部失败,曼施坦因还是建议率领第4装甲集团军继续进攻。红军在奥廖尔突出部北部展开强力进攻作战,并在德第9集团军侧翼取得突破。对7月10日盟军在西西里岛登陆感到担忧,希特勒决定停止进攻,而德国第9集团军已经在北部迅速失守。德军对苏联的最后战略攻势以防御苏联的大规模反攻而告终,苏联的反攻持续到1943年8月。

库尔斯克战役是德军的最后一次大规模攻势,此后德军的进攻威力已经大大降低。

1943年–1944年秋冬

编辑

主条目:科尔逊-契尔卡塞攻势、斯摩棱斯克战役 (1943年)、下第聂伯河攻势、第聂伯河-喀尔巴阡山脉攻势、列宁格勒-大诺夫哥罗德攻势和纳尔瓦战役 (1944年)

正在装填“喀秋莎火箭炮”的苏军士兵

苏联的多次夏季攻势最初从奥廖尔突出部开始。装备精良的大德意志师从别尔哥罗德转移到卡拉切夫也无法阻止苏军进攻,德军开始从奥廖尔撤军(1943年8月5日被红军收复),退回到布良斯克面前的哈根防线。在南部,红军突破南方集团军群的别尔哥罗德阵地,再次向哈尔科夫进发。虽然在7月下旬至8月的激烈战斗中,虎式坦克削弱了苏联坦克的攻击,但随着苏联军队沿着普塞尔河推进,德军很快就在西边另一条战线上遭到包围,哈尔科夫在8月22日被德军放弃。

米乌斯河上的德军之后由第1装甲集团军和重组后的第6集团军组成,由于实力太弱,已无法击退苏军进攻,当红军袭击他们时,德军一路撤退至顿巴斯工业区到第聂伯河,失去了德国入侵苏联控制的一半农田。此时,希特勒同意全面撤退到第聂伯河防线,沿着第聂伯河防线修建防御工事。

德军面临的主要问题是防御工事尚未建成。9月,当南方集团军群撤离乌克兰东部并开始跨第聂伯河撤退时,苏联军队已紧随其后。苏军小部队顽强地划过3公里宽的河流并建立了桥头堡。9月24日,红军在卡尼夫再次尝试利用伞兵夺取土地,结果与18个月前在多罗戈布日的情况一样令人失望。伞兵很快被击退,直到更多的红军利用伞兵提供的掩护越过第聂伯河并安全地修建防御阵地。

九月底至十月初,德军发现随着苏联桥头堡的扩大,第聂伯河防线已经无法守住。重要城镇开始沦陷,扎波罗热最先沦陷,其次是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11月初,红军突破了基辅两侧的桥头堡,占领了乌克兰首都,基辅是当时苏联第三大城市。

在基辅以西130公里处,德军第4装甲集团军仍然坚信红军已是强弩之末,并于11月中旬在日托米尔进行了成功还击,通过大胆的包抄削弱了苏军桥头堡,由党卫军装甲军沿捷捷列夫河行进。这次战斗也使得南方集团军群重新夺回了科罗斯滕,赢得了一些休整时间。然而,圣诞节前夕,当乌克兰第一方面军(由沃罗涅日方面军更名)在同一个地方袭击他们时,德军的撤退又开始了。苏军继续沿着铁路线推进,直到1944年1月3日到达1939年波兰与苏联的边界。

苏联从1943年8月1日到1944年12月31日的进展

在南部,乌克兰第二方面军(原草原方面军)在克列缅丘格渡过第聂伯河,并继续向西前进。1944年1月的第二周,他们掉头向北,与瓦图京的坦克部队会合,坦克部队渗透到波兰后转向南方,并在切尔卡西以西的科尔松-舍甫琴科夫斯基包围了德军10个师。希特勒坚持坚守第聂伯河防线,即使面临灾难性失败的前景,他坚信切尔卡瑟包围圈可能会突围,甚至推进到基辅,但曼施坦因更关心的是能否推进到第聂伯河防线的边缘,然后恳求被包围的部队突围。

到2月16日,第一阶段已经完成,苏军与收缩的切尔卡瑟包围圈仅与格尼洛伊·蒂基奇河分开。在炮火和坦克的追击下,被包围的德军(其中包括亲卫队第5师“维京师”)奋力渡河到达安全地带,但也损失了一半人数和全部装备。德军认为随着春天临近,红军不会再次进攻,但3月3日,乌克兰方面军转入攻势。马利诺夫斯基的部队已经通过切断彼列科普地峡孤立了克里米亚,他们穿过泥泞向罗马尼亚边境挺进,没有在普鲁特河上停留。

1943-1944年,苏军完成了超过800公里的推进。3月,汉斯-瓦伦丁·胡贝将军的第1装甲集团军的20个德国师被包围在卡门涅茨-波多尔斯基附近的胡贝口袋。经过两周的激战,第1装甲师成功逃脱包围圈,但代价是损失了几乎全部的重型装备,而希特勒解除了包括曼施坦因在内的几位著名将军的职务。4月,红军夺回敖德萨,随后乌克兰第4方面军发起恢复对克里米亚控制的战役,最终于5月10日占领塞瓦斯托波尔。

1943年8月,这支部队沿着中央集团军群的前线缓慢地从哈根防线撤退,棄守的领土相对较少,但9月25日失去了布良斯克,更重要的是斯摩棱斯克,使德军失去了整个德国防御体系的基石。第4、第9集团军和第3装甲集团军仍然坚守在第聂伯河上游以东,阻止了苏军进攻维捷布斯克的企图。北方集团军群的前线几乎没有任何战斗,直到1944年1月,沃尔霍夫和第二波罗的海方面军突然发起进攻。[98]

在一场闪电战后,德军被迫由列宁格勒撤退,大诺夫哥罗德被苏军占领。苏军在1月至2月共推进120公里后,列宁格勒方面军已到达爱沙尼亚边境。对斯大林来说,波罗的海是将战争转移到东普鲁士并夺取芬兰控制权的最快途径。[98]列宁格勒方面军对波罗的海主要港口塔林的攻势于1944年2月被阻截,德国“纳尔瓦”集团军包括爱沙尼亚应征入伍者,正捍卫著重建的爱沙尼亚獨立。[99][100]

1944年夏

编辑

主条目:克里米亚攻势 (1944年)、巴格拉季昂行动、利沃夫-桑多梅日攻势、坦能堡防线战役、华沙起义、斯洛伐克民族起义、罗马尼亚战役 (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布勒森战役和维堡-彼得罗扎沃茨克攻势

苏联和波兰武装部队士兵在维尔纽斯,1944年7月

德军确信红军将再次向南部发起进攻,那里的战线距离利沃夫80公里,是通往柏林最直接的路线。因此,他们从中央集团军群搬兵支援,儘管该集团军的战线仍然深入苏联;而两周前,德国已先将一些部队转移到法国,以对抗诺曼底的入侵。白俄罗斯攻势是盟军在1943年12月的德黑兰会议上商定的,并于1944年6月22日发起,是苏联的一次大规模进攻,由四个苏联集团军组成,总计120多个师,切入粉碎了德军薄弱的防线。

苏军将大规模攻击集中在中央集团军群,而不是德国最初预期的北乌克兰集团军群。超过230万苏联军队对不足80万人的德国中央集团军群发起了进攻。在进攻点上,苏军的数量和质量优势是压倒性的。红军在坦克方面与敌人的比例为十比一,在飞机方面的比例为七比一。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于7月3日被占领,约10万德军被困。十天后,红军到达开战前的波兰边境。无论以何种标准衡量,巴格拉季昂行动都是二战中规模最大的单一行动之一。

到1944年8月底,大约40万德军死亡、受伤、失踪和患病,16万人被俘,还有2,000辆坦克和57,000辆其他车辆被缴获。在这次行动中,红军大约180,000死亡和失踪(共 765,815人,包括伤病者以及5,073名波兰人),以及2,957辆坦克和突击炮。[101]对爱沙尼亚的攻势又造成48万苏联士兵伤亡,其中10万死亡。[102][103]

利沃夫-桑多梅日攻势于1944年7月17日发起,红军击溃了乌克兰西部的德军并重新夺回了利沃夫。苏军继续向南推进,进入罗马尼亚,并在8月23日发动政变推翻罗马尼亚政府后,红军于8月31日占领布加勒斯特。罗马尼亚和苏联于9月12日签署停战协定。[104][105]

1944年中,苏联士兵在拉脱维亚叶尔加瓦的街道上前进

巴格拉季昂行动的迅速进展,威胁到了抵抗苏联向塔林推进的德国北方集团军群的切断和孤立。虽然对爱沙尼亚的锡尼迈德山进行了猛烈的攻击,但苏联列宁格勒方面军未能突破规模较小、防守严密的“纳尔瓦”分遣队的防御,因为地形不适合大规模行动。[106]

1944年6月9日,红军在卡累利阿地峡对芬兰防线发动了维堡-彼得罗扎沃茨克攻势(与西方盟军入侵诺曼底相配合)。三支军队对抗芬兰军队,其中有几支经验丰富的近卫步枪编队。6月10日,这次的袭击突破了芬兰防线,芬兰军队撤退至第二道防线VT线。苏军的进攻得到了猛烈炮火、空中和装甲部队的支援。6月14日,VT防线(英语:VT-line)被突破,芬兰装甲师在库特塞尔卡的反击失败后,芬兰的防线不得不撤回到VKT防线(英语:VKT-line)。经过塔利-伊汉塔拉战役和伊洛曼齐战役(英语:Battle of Ilomantsi)的激烈战斗,芬兰军队终于成功阻止了苏联的进攻。

随着红军逼近,波兰家乡军发起了暴风雨行动(英语:Operation Tempest)。华沙起义期间,红军奉命在维斯瓦河停下。斯大林是否无法或不愿意援助波兰抵抗运动是有争议的。[107]

在斯洛伐克,斯洛伐克民族起义始于1944年 8月至10月期间德军和斯洛伐克叛军之间的武装斗争。起义以班斯卡-比斯特里察为中心。[108]

1944年秋

编辑

主条目:波罗的海攻势、贝尔格莱德攻势和布达佩斯攻势

1944年秋,苏联暂停了对柏林的进攻,准备首先控制巴尔干地区。

1944年9月8日,红军开始进攻斯洛伐克与波兰边境的杜克拉山口。两个月后,苏军取得战斗胜利,进入斯洛伐克。20,000名红军士兵死亡,还有数千名德国人、斯洛伐克人和捷克人。

在苏联波罗的海攻势的压力下,德国北方集团军群被撤調投入萨雷马、库尔兰和梅梅尔的保衛戰。

1945年1月至3月

编辑

主条目:维斯瓦河-奥得河攻势、东波美拉尼亚攻势、西里西亚攻势、东普鲁士攻势和维也纳攻势

苏联从1945年1月1日到1945年5月11日的进展

1945年1月17日,在华沙被德国摧毁和遗弃后,苏军最终进入了华沙。三天内,红军在四个方面军组成的广阔战线上,从华沙出发,跨过纳雷夫河发起了维斯瓦河-奥得河攻势。苏联军队与德国的平均兵力比为5-6:1,炮兵比为6:1,坦克比为 6:1,自行火炮比为4:1。四天后,红军突破防线,开始每天行进三十至四十公里,占领波罗的海国家、但泽、东普鲁士、波兹南,并沿着奥得河在柏林以东六十公里处画出一条线。在维斯瓦河-奥德河行动的整个过程中,红军部队总共伤亡194,191人(阵亡、受伤和失踪),损失1,267辆坦克和突击炮。

1945年1月25日,希特勒重新命名了三个集团军群。北方集团军群更名为库尔兰集团军群;中央集团军群成为北方集团军群,A集团军群成为中央集团军群。北方集团军群(原中央集团军群)被驱赶到东普鲁士柯尼斯堡周围一个越来越小的包围圈中。

在海因里希·希姆莱指挥新成立的维斯瓦河集团军群进行的有限反击(代号为“夏至行动”)于2月24日失败,红军继续开进波美拉尼亚并清除了奥得河右岸。在南部,德军在康拉德行动中试图解救被包围的布达佩斯驻军,但失败了,该城于2月13日被占领。3月6日,德军发起了最后一次重大攻势,即“春季觉醒行动”,但于3月16日失败。3月30日,红军进入奥地利,并于4月13日占领维也纳。

德国陆军最高司令部声称1945年1月和2月期间,德军在东线有77,000人死亡、334,000人受伤和192,000人失踪,总共603,000人。[109]

1945年4月9日,东普鲁士首府柯尼斯堡最终被红军占领,而中央集团军群的残部继续在维斯瓦沙嘴和赫尔半岛抵抗,一直到欧洲战争结束。虽然东普鲁士攻势经常被维斯瓦河-奥得河行动和柏林战役所掩盖,但它也是苏联红军在整个二战期间进行的规模最大、成本最高的行动之一,红军共伤亡584,788人,损失坦克和突击炮3,525辆。

柯尼斯堡的陷落使白俄罗斯第二方面军向西移动至奥得河东岸。四月的前两周,红军进行了战争中最快的前线部署。格奥尔吉·朱可夫将军将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集中到施劳夫高地前方的地区,该方面军部署在奥德河沿岸,从南部的法兰克福到波罗的海。白俄罗斯第二方面军进驻施洛高地以北的第一方面军空出的阵地。在重新部署的过程中,战线中留下了缺口,被困在但泽附近的一个口袋里的德国第2集团军的残部设法越过奥得河逃走。伊万·科涅夫将军将乌克兰第一方面军的主力从上西里西亚向西北转移到尼斯河。苏联的三个方面军总共约有250万人;6,250辆坦克;7,500架飞机;41,600门火炮和迫击炮;3,255辆喀秋莎火箭炮和95,383辆机动车辆,其中许多是美国制造。[110]

战争结束:1945年4月至5月

编辑

主条目:柏林战役、哈尔伯战役和布拉格攻势

14,933,000名苏联和盟军人员被授予战胜德国勋章

苏联第150步兵师的旗帜在德国国会大厦上空升起(胜利旗帜)

苏军的进攻有两个目标。由于斯大林怀疑西方盟国意图交出其在战后苏联势力范围内占领的领土,因此进攻应在广泛的战线上,并尽可能迅速地向西推进,尽可能向西与西方盟国会面。但最重要的目标是占领柏林。两者是互补的,因为除非占领柏林,否则无法迅速占领该地区。另一个考虑因素是柏林本身拥有战略资产,包括阿道夫·希特勒以及德国原子弹计划。[111]

夺取德国中部和柏林的攻势于4月16日开始,首先进攻奥德河和尼斯河上的德国前线。经过几天的激烈战斗,苏联的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和乌克兰第一方面军在德军前线打出一道缺口,并在中部呈扇形展开。4月24日,兩军完成了对柏林的合围,柏林战役进入最后阶段。4月25日,白俄罗斯第二方面军部队突破了德军第3装甲集团军在斯德丁以南的防线。近卫第5集团军第58近卫步兵师在德国托尔高附近的易北河与美国第1集团军第69步兵师取得了联系。

4月29日至30日,当苏军攻入柏林市中心时,阿道夫·希特勒与爱娃·布劳恩结婚,然后服用氰化物并开枪自杀。希特勒在遗嘱中任命卡尔·邓尼茨海军上将为新任帝国总统,任命宣传部长约瑟夫·戈培尔为新任帝国总理;然而,戈培尔也于1945年5月1日与妻子玛格塔·戈培尔和孩子一起自杀。柏林防区司令赫尔穆特·魏德林于5月2日将这座城市交给了苏联军队。柏林战役(4月16日至5月2日)总共造成红军361,367人伤亡以及1,997辆坦克和突击炮。德国在这段战争时期的损失仍然无法可靠地确定。

得知希特勒和戈培尔的死讯后,邓尼茨(现任帝国总统)任命鲁茨·格拉夫·什未林·冯·科洛希克为德意志帝国新的“首席部长”。快速推进的盟军将德国新政府的管辖范围限制在靠近丹麦边境的弗伦斯堡周围地区。因此,本届政府被称为弗伦斯堡政府。邓尼茨和什未林·冯·克罗西克试图与西方盟军谈判停战,同时继续抵抗苏联军队,但最终被迫接受无条件投降。[112]

1945年5月7日凌晨 2:41,在德国最高统帅部,总参谋长阿尔弗雷德·约德尔将军在法国兰斯签署了所有德国军队向盟军无条件投降的文件。包括“德国控制下的所有部队于1945 年5月8日23:01時起停止軍事行动”。第二天午夜前不久,陆军元帅威廉·凯特尔在柏林的朱可夫总部(现址为柏林-卡爾之巢博物館)再次签署了这一协议,欧洲战争结束。[113]

在东欧,战争的结束时间是5月9日。在俄罗斯和一些后苏联国家,这一天被作为国庆节和胜利日来庆祝。胜利大游行于6月24日在莫斯科举行。

德国中央集团军群最初拒绝投降,并继续在捷克斯洛伐克作战,直到5月11日。丹麦博恩霍尔姆岛上的一小支德国驻军拒绝投降,并遭到苏联轰炸和入侵。四个月后,该岛被归还给丹麦政府。

第二次世界大战东线的最后一场战役,即斯利维采战役,于5月11日爆发,并于12日以苏联胜利告终。

1945年5月13日,苏联停止所有进攻,第二次世界大战东线的战斗结束。

苏联远东地区:1945年8月

编辑

主条目:苏日战争

德国战败后,斯大林向盟友杜鲁门和丘吉尔承诺,他将在德国投降后90天内进攻日本。苏联于1945年8月8日进攻日本控制的中国东北,袭击了日本傀儡政权满洲国和邻近的蒙疆聯合自治政府,更大规模的进攻还将包括朝鲜北部、萨哈林岛南部和千岛群岛。除了诺门罕战役之外,它是二战苏联针对日本的唯一军事行动。在雅尔塔会议上,苏联同意盟军的请求,在欧洲战争结束后三个月内终止与日本的中立条约并参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太平洋战区。它虽然不是东线的一部分,但被包含在这里,因为红军指挥官和大部分部队都来自欧洲战区,并从东线战场获得战斗经验。[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