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付出越多,越容易变成“仇人”?

付出的需要是对方需要的,而不是你觉得最好的

关键首先要看,我们的付出,是不是恰巧对方所需,我只想吃草莓,你却为我准备了一筐鸭梨,再多也感受不到欣喜,太多时候盲目的付出,不过是自我感动,你的好在对方感受下甚至是绑架成为心理负担。

错位付出的心态导致了多少自我的牺牲成为了徒然,愿意付出是真心,却也要清楚是不是对方需要的关怀。

“我都是为了你”“我为你好”言语背后的潜台词给人的感觉,似乎是一种情感的控制和道德的绑架,言外之意则是“因为是为你,所以你要听我的,更要用顺从作为回报”否则就是错,或者没良心。

这种情感控制,仿佛一条隐形的绳索,一条条地缠绕着对方,随着绳索的增加,会令人产生窒息的感觉,因此人在潜意识危机下,就会本能产生抵触和反抗。

其实针对这点不单纯是爱人之间,也包括亲子关系,子女永远最爱的可能就是那个根本很少关心自己的人,因为给自己自由,从不干涉,或者在成年后他会懂得严厉为自己带来的价值,可在一定年龄阶段,孩子却很难体会背后的用心。

所以付出的需要是对方需要的,而不是你觉得最好的,才能避免越付出越仇视的不幸。

付出需要礼尚往来,不能单方面付出失衡甚至“不求回报”

人与人之间所有的付出都是礼尚往来的等价交换,没有谁是天生沉迷于付出本身,希望通过自己“好”的投资获得更多的珍惜和回馈,但终究在起初我们预设的目标之下注定难以得到以为的场景。当人处于失落,不满,情绪失衡状态下,态度细节自然会有与之前截然不同的变化。

期望越高,失落越严重是必然,然而针对这一点不得不承认,女性往往比男性更为凸显。

《三十而已》里的顾佳,有事业经营的能力,也有顾家的耐力,独自把孩子的教育和公司的事情打理得妥妥当当,承受着压力,不论是公司财务,又或者是客户维系,一边要一力担当的搞定,一边还有兼顾维护男人的自尊心。

明明自己受了委屈,遭遇油腻男,可还叮嘱司机不要告诉丈夫,为保护儿子甚至和很多势利眼妈妈大打出手,然后自己穿着高跟鞋一步步把孩子抱回家。

而男人呢,不是和兄弟踢球,就是去享受外面小女生的崇拜爱慕一起去吃冰激凌,直到最后出轨,还会细数自己的委屈,怪妻子太强势不给自己任何空间和自由。

所以像这样一个“巨婴老公”是女人自己一手打造的,和男人纯粹的品格没有绝对的关系。

家庭的组建,其实就是男女双方达成一致的合作经营,靠的不是谁更能牺牲,而是在自己角色中各司其职共同付出。而真正能够让这段关系和谐幸福的关键则是用对方式,知道对方需求才行。

《如何让你爱的人爱上你》讲述道,男人在一起后更希望的是彼此一起共同努力面对干些事,才是生活经历,他们会喜欢也常常觉得通过做事的过程,建立感情关系。

而女性不同,女性需要大量的沟通,以聊天模式,这个时候男人如果能够用恰当的情话和女人互动,必定是事半功倍,在乎女人的感受,永远是打开她们心门的一把密钥,对的付出方式,远胜于盲目的自我感动式付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