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法之名》槽点最大:洪亮与郑雅萍,这两件事都没反转,全被骗了!

但最令人失望的并非王华山的外逃,也不是兰景茗没受惩罚,而是这两者都没有迎来意外的反转。

一、洪亮泄露消息导致乔振兴尸体被误烧

我们曾经希望乔振兴的尸体并不是被误烧的那个人,直到大结局,也未曾迎来任何反转。从一开始,郑雅萍和洪亮便接到马重阳的举报,指责万海被冤枉,乔振兴是他杀,李人骏是保护伞。自此,洪亮便对李人骏心存疑虑,并通过乔振兴留下的资料,推测李人骏可能是王彧的保护伞,进而决定进行乔振兴的二次尸检。

既然怀疑李人骏是关键人物,就应提前做好防范工作。要么不透露任何信息,要么在透露之前将乔振兴的尸体监控起来或调换掉,以防任何不必要的反应。然而,洪亮偏偏在关键时刻泄露了消息,最终导致尸体被误烧,这一情节简直荒唐。

对于洪亮来说,这也许只是工作中的一件小事,误烧与否不影响他的职业生涯。但对于周梅母女来说,却是无比残酷的打击,尤其是在她们未能与乔振兴告别的情况下。

洪亮的失误,不能不让人质疑其责任心。他明明有机会为案件带来改变,但却未能采取有效行动,这让观众感到失望。作为一个高级检察官,他的粗心大意实在令人难以接受。

更令人困惑的是,洪亮不仅在此案上失误,过去还多次犯错。例如,十三年前错判131枪击案,这一系列问题凸显了他在处理案件时的胆小和软弱。他总是选择逃避责任,害怕得罪人,最终导致一连串的错误。

二、洪亮的个性与过往失误

洪亮的人物性格逐渐揭示了他内心的软弱与胆怯。尽管他是个善良心软的人,但他始终无法直面自己的责任。在多个案件中,他总是选择回避麻烦。记得当初周梅打电话给他请求帮助时,他直接拒绝;而秦峰的求助,直到跪下来他才答应。甚至在131案件中,他因害怕得罪李人骏而做出了错误的决定,这直接导致案件的错误判决。

洪亮的种种失误并非偶然,他内心的软弱与惧怕麻烦贯穿始终。他知道乔振兴是他杀,却因不愿惹事而选择沉默。即使明知道131案件证据不足,他依旧选择支持李人骏,这种屈从于权力的选择最终酿成了错判。

三、万海的悲剧与郑雅萍的失责

剧中的另一个重要人物——万海,同样命运悲惨。万海因得知案件的真相,准备上诉,因此遭到灭口。令人痛心的是,这并非意外,而是郑雅萍等人没有尽到保护责任。

作为专案组的一员,郑雅萍有责任确保参与调查的人的安全,尤其是在万海明确向她暗示监狱内有黑幕时。她应立即采取行动,找出这些黑伞,以避免万海的生命再次受到威胁。可惜,她未能采取任何有效措施,导致万海在关键时刻被暗杀。

万海的死亡,直接暴露了系统的漏洞。如果郑雅萍能及时采取行动,或许万海的命运会有所不同。一个被错判的案件,最终却让这个无辜的人死于牢狱,这种不公正令人无法接受。

四、结局的缺憾

对于乔振兴尸体被误烧和万海的暗杀,观众曾期待过多次反转。然而,最终的结局却给人一种深深的失落感。乔振兴的尸体确实被误烧,万海也未能逃脱命运的安排,这些未曾得到妥善处理的情节让人无法释怀。尤其是乔振兴的误烧,剧中对这一情节的埋伏铺垫过多,却最终以最简单直接的方式收场,令人感到被误导与失望。

《以法之名》给观众留下了许多未解之谜和情节上的遗憾,而这些悬而未决的细节,使得剧集的深度与价值打了折扣。在错综复杂的案件中,若主角们能更为果断与智慧地采取行动,或许整个结局会有不同的色彩。然而,剧集在最后未能交出一个满意的答案,让人感到些许遗憾与失望。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