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vs比利时复盘:多套路累加,马丁内斯一战封神
继第二比赛日的西葡大战,以及1/8决赛阶段的法阿大战之后,2018世界杯再次迎来了高潮,巴西与比利时展开巅峰对话,2-1的比分根本无法诠释此战的刺激与疯狂。球星团战令观众如痴如醉,战术智慧之光闪耀喀山竞技场。
卡塞米罗缺阵引发了灾难般的连锁反应,巴西队接管了比利时人让出的控球权,这导致他们陷入了对手利用4-3-3巨人战阵编织的陷阱。放弃了已运行两年的三中卫体系,将两位逆转功臣改造为盯人工兵,堆积中场与搭建两翼并行不悖,罗伯托-马丁内斯依靠颇具创意的首发布阵和见微知著的临场调整,在大部分时间内掌控着比赛局势。面对夺冠赔率高居榜首的五星巴西,西班牙教头交出了执教生涯的代表作。
【红魔的陷阱:逆转功臣变工兵,“明牌”之下藏暗招】
到底是简化进攻套路、堆积长人突出优势,还是优先比拼控球、谋求后发制人,比利时在1/8决赛阶段的遭遇已经给出了这个问题的答案。此役,罗伯托-马丁内斯对比利时的首发阵容做出两处调整,逆转日本时立下汗马功劳的沙兹利和费莱尼升任首发,梅尔滕斯和卡拉斯科被留作后手。
令人稍感意外的是,费莱尼和沙兹利并没有出现在对手的禁区附近,两位进攻好手被罗伯托-马丁内斯圈定在了中场。他们的任务是依靠出众的正面防守能力封锁肋部,保护维特塞尔两侧空间来解放德布劳内,球队在1/8决赛阶段暴露出了的防守问题得到了解决。少帅放弃了自2016欧洲杯结束后沿用至今的三中卫体系(3421),比利时的阵型在4-3-3和4-3-1-2之间切换,运行态势接近于无锋阵,四名中场里位置靠前的德布劳内从中场腹地发动进攻,阿扎尔和卢卡库在无球状态下需要戍守两翼,反击时从边路出发扑向禁区。
作为赛前更被看好的一方,蒂特并没有对巴西队的阵型结构和人员配置做出重大调整。伤愈复出的马塞洛顶替菲利佩,费尔南迪尼奥填补卡塞米罗留下的空缺,这两处变化都是可以预料到的。蒂特循例在赛前24小时就公布了首发阵容,比利时有充足的时间完成针对性战术部署。
【取胜之匙1:复古版混合防御体系,马丁内斯建构红色城墙】
结合对阵突尼斯和日本的比赛,我们不难发现比利时的防守体系非常依赖于球员的个人能力。在对阵实力较弱的对手时,大牌球星倾向于依靠简单直接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威尔通亨、阿尔德韦雷尔德等人很少实施强度很大的上抢,他们更多的是留在禁区前沿等待对手来攻,希望依靠一对一断球来解决战斗。三中卫缺少随时支援中场的意愿,五后卫阵型在卫线方面的人数优势就无法体现,中场和边肋部的区域得不到保护,对手很容易通过默契的传跑配合从正面撕开缺口。
从头重脚轻的3421到重心后置的433,罗伯托-马丁内斯加强防守的策略并不是简单的后场堆人,他将盯人和联防策略成功粘合在了一起,最大限度地利用了红魔球员的体格优势,突出了球队在后场区域的人数优势。在这套以三后腰为基石的防守体系中,有五名球员肩负着明确的盯人任务:费莱尼和沙兹利迎击库蒂尼奥和保利尼奥,穆尼耶和内马尔展开“巴黎内战”,维尔通亨与威廉进行“伦敦德比”,拖后中卫孔帕尼甚至会离开禁区限制热苏斯的背身拿球。在这五名球员的周围,“消防队员”维特塞尔和阿尔德韦雷尔德需要随时为盯防持球人的队友兜底,及时将皮球清理出危险地带,封堵对手的射门路线。
在囤积了足够多的“巨人”球员之后,比利时几乎放弃了高位压迫和全场逼抢。比利时的中后场球员普遍具备身材高大且灵活性不足的特点,他们难以在开放空间内(压上后回追)限制巴西攻击手,对阵日本的比赛说明他们“一停二看三通过”的阵地传控方式,很难高水平防线面前制造威胁,主动进攻风险较大且收益率不高。当然,全面回收打反击也不是那么容易,很多球队都存在着防守层次感缺失、单兵脚下缠斗能力不足的弱点,囤兵后场不但没能限制对手,反而因为区域内人员过于密集出现了站位混乱、职责不清的问题。罗伯托-马丁内斯全面启用复古式盯人战术,就是为了明确防守责任、避免内部混乱,意识出众的维特塞尔和阿尔德韦雷尔德担任清道夫等于是为盯人战术增加了一道保险。
在中场防守宽度不足的情况下,罗伯托-马丁内斯安排阿扎尔和卢卡库戍边,前者压制了法格纳、孤立了威廉,后者就是瞄准了马塞洛身后的空间。蒂特基于加强进攻的考虑,没有过分限制马塞洛的助攻,拉边盯防卢卡库的球员是中卫米兰达,由此产生的中路空当是德布劳内肆意驰骋的舞台。
【取胜之匙2:菱钻尖顶与强势翼锋,曼市双雄闪耀全场】
德布劳内在3421体系内的角色是中前卫,瓜迪奥拉在上赛季初打造的352体系中也曾将比利时人安置在中场腹地,中场中路的位置设定便于德布劳内发挥组织视野开阔、传球能力较强的优势。世界杯的比赛风格远不如英超联赛开放,比利时崇尚进攻的球风不会制造出太多的快反机会,德布劳内在后腰位置对进攻的支撑作用不够明显,他防守能力不足、后腰意识缺失的问题却很容遭到对手的针对性打击。在此役的4-3-3/4-3-1-2体系中,居于三后腰身前(菱钻尖顶)的德布劳内不需要为防守操心太多,阿扎尔和卢卡库拉边后留下的中路通道让他可以自由冲锋。
德布劳内打前腰的另一个战术红利就是能够压迫费尔南迪尼奥,破坏巴西的后场出球系统。同正面防守能力很强、具备后卫属性的卡塞米罗相比,费尔南迪尼奥的优势在于跑动、衔接和传球,在两侧队友能够提供足够的保护的情况下,费尔南迪尼奥能够在拖后中场和拖后中卫之间切换,有效地提升中后场的传切稳定性和进攻组织能力。然而,33岁的费尔南迪尼奥的覆盖和对抗能力已落入水准之下,他无法像卡塞米罗一样沉入防线或补防边路,在失去球权的情况下的境遇会非常被动。
在六月初的热身赛中,蒂特曾尝试将费尔南迪尼奥列入首发阵容(左中场)。不过,在世界杯开打之后,蒂特基于加强进攻的考虑将威廉和库蒂尼奥同时放入首发阵容,后者锁定了左中场的位置。由于蒂特在构建中场时优先考虑的是防守,巴西队的中场只有一名真正的进攻组织者,库蒂尼奥与内马尔、马塞洛组成进攻强侧,保利尼奥需要完成的是接应、前插和防守的工作,这不是一个标准的433体系,更像是一个中场分工明确、缺一不可的4231体系。在比利时加强中场拦截的时候,费尔南迪尼奥无法独立完成进攻梳理任务,库蒂尼奥和内马尔需要回撤接球辅助推进,比利时球员可以在远离禁区的地方用强硬的对抗和犯规来拦截对手。
(德布劳内的远射破门折射出了红魔三叉戟的困境:缺少后上力量的襄助,阿扎尔和卢卡库在反击中很难快速靠近中路,这影响了比利时的反击效率。)
在德布劳内的策动下,阿扎尔和卢卡库不断地冲击对手防线身后,前者直到补时阶段依然可以将球牢牢控制在脚下,后者在比赛前半段强行碾压对位者时的表现更具视觉冲击力。安排卢卡库从侧翼冲击对手并不是罗伯托-马丁内斯的独创,穆氏红魔进攻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就是中锋拉边。
作为一名非典型性撞城锤,卢卡库的比赛习惯是反越位冲击身后和拉边策动攻势。他需要一位能够持续冲击禁区的帮手,来填补其迂回外围留下的前点空当,并在其拉边支援的时候及时前顶到禁区压制防线。在曼联队内为卢卡库提供支持的是林加德和桑切斯,比利时队内承担类似任务的应该是费莱尼和沙兹利,两人此役的位置比较靠后,无法更多地参与进攻,这影响了比利时的反击效率。比利时的两粒进球来自于定位球和远射,罗伯托-马丁内斯设计的倒三角反击模式未能早早地杀死比赛。
(奥古斯托的进球。)
【取胜之匙3:两替补填补两漏洞,及时换人保胜局】
作为有望成为终结双龙时代的金球先生大热门,内马尔需要在世界杯对阵比利时这样的关键战役中刷存在感。从技术层面上来说,内马尔和梅西存在着差距,他的绝对速度并非顶尖且在身体重心和步伐控制方面稍有不足,在长途突进和连续过人时,会产生一些不易察觉但足以改变攻防态势的停顿。在小组赛连续蛰伏两场后,内马尔在进入淘汰赛后明显增加了向前的侵略性,持球单打和长途奔袭的频率明显提升。然而,由于比利时的巨人战阵对低位空间的压缩效果很好,内马尔在持球时需要更多的时间用来观察和思考,红魔后卫可以从容地实施对抗和上抢。
蒂特在易边之后迅速换上菲尔米诺强化禁区攻坚,红军中锋的10号属性却加剧了库蒂尼奥、菲尔米诺在前腰区域的球权冲突。奥古斯托能够得到20分钟的出场时间不是偶然,这是一位能够梳理中场球路并提供后上冲击力的球员,他可以利用菲尔米诺回撤拿球后留下的中锋区域。面对道格拉斯-科斯塔和奥古斯托形成的边中联动攻势,罗伯托-马丁内斯的换人显得有些迟缓,但维尔马伦和蒂莱曼斯的出场终究还是帮助红魔涉险过关。
(奥古斯托远射未果,马丁内斯迅速换人补漏。)
【结语:体系建设利弊并存,进击的红魔需引以为鉴】
关键球员缺阵导致球队整体运转遇到困难,巴西在困难时期需要球星的闪光来渡过难关。令人遗憾的是,内马尔、库蒂尼奥、道格拉斯-科斯塔和菲尔米诺都没能凭一己之力改变战局,巴西队在四年来取得进步有目共睹,但这还不足以帮助他们击败组织纪律性极强的欧洲劲敌。
在注重平衡和效率、考验耐心和毅力的大赛赛场,桑巴足球与生俱来的攻势基因和表演欲望就是一柄双刃剑。蒂特最大的功绩就是找到了一条适合巴西足球的欧化之路,他在提携大量年轻球员的同时,打造了有利于征战大赛的“一超多核”式整体,为此,他不惜放弃了一些实力出众但不符合体系要求的球员,转而选择一些可以作为功能组件的绿叶型球员。
作为一架各部件咬合度极高的精密仪器,巴西队解决了前场核心内马尔受伤后带来的进攻难题,却无法承受防守屏障卡塞米罗缺阵引发的体系动荡。蒂特在上任之初曾花费大量时间,来进行防线的拨乱反正和中场的风格再造,中轴线上主力球员的重要性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阵眼"卡塞米罗缺阵导致巴西队下限尽失,真是成也体系、败也体系。
就像不久前在欧冠中掀起腥风血雨的罗马和利物浦一样,比利时再度通过“简化中场、优先加固两头”的策略完成了下克上。力克巴西的比赛是比利时黄金一代首次在世界大赛中首次击败同级别劲敌,他们在这场比赛中展现出了不俗的战术驾驭能力,罗伯托-马丁内斯对费莱尼和沙兹利的使用说明他已经突破了自我,少帅在关键战中表现出的见识和格局颇有名帅之风,欧洲红魔迎来了创造历史的绝佳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