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范手机被“窃听”?【内附视频】

小陈说,类似的情况,已经遇到不止一次。

小陈:包括给小孩买尿不湿,我自己买化妆品,他好像知道我什么时候用完,什么时候需要买,然后他就会主动给我推送这些,包括在刷抖音的时候。

自己只是口头提及,从未搜索过,却被精准地推送广告,小陈据此怀疑,自己手机被“窃听”了!

小陈:我说所有的话他都能听得到,我肯定不可能天天都是在买东西,我可能有自己的隐私,说明我的隐私是没有保障的。

对此,很多市民也都有同感。

市民:他比如说你最近感兴趣什么东西,他就跟你推什么东西,后台直接给你推出来,你就很惊讶,他为什么知道你喜欢这些东西?

市民:这个窃听事情在我们这里很多,所以我们很多时候会把后台关掉甚至删除。

想象一下,每天的聊天内容、行动轨迹,不知不觉地被监听,真让人脊背发凉!那么,手机APP究竟有没有可能实现“监听”功能?用户又该如何加以防范呢?

关注主持人 孟祥坤:现在我拿到了两台手机,一台是苹果手机,另一台是使用安卓系统的手机。那么接下来,我将在两种系统之下的应用商店当中下载我们所需要的APP,我们来看一看需要哪些授权才能够下载。

记者在两款手机上,分别下载了四款APP,内容涵盖生活、金融、游戏等服务应用。四家平台向用户索取了相机、麦克风、定位、通讯录等多个权限。

关注主持人 孟祥坤:我发现这些手机软件,都是要求我们进行不同内容的授权的,而且其中一款手机APP如果你不授权的话将是无法打开,也是无法使用。

业内人士表示,只要用户给予APP相关权限,技术上是可以做到“监听”等操作的。

云智公司研发部技术员 杨瑞利:日历、相册、语音、蓝牙都是需要用户的授权,这个授权可能是一次性的,他下次就可以直接获取你的信息。

而目前,大部分的手机用户并不清楚自己开通相关权限后,会把什么信息暴露在风险之中。

云智公司研发部技术员 杨瑞利:比如上传照片之类的,有时候他也获取了权限,有些用户可能不注意直接就允许了。

在业内人士看来,收集个人信息有无必要,取决于产品的功能和定位,例如很多外卖APP收集用户访问记录,分析用户的兴趣、偏好,以便实现精准推荐。

云智公司研发部技术员 杨瑞利:你下次打开的时候,他可能就知道你在哪,比如你在电视台搜的时候,他就会给你推荐电视台附近的店美食之类的。

如何防范手机被“窃听”?

那么,用户该如何守护自己的信息安全呢?业内人士建议:除了要在正规应用商城下载主流APP之外,还要注意在不使用APP时,应主动关闭后台以及相关隐私权限。

云智公司研发部技术员 杨瑞利:如果你发现他获取你的照片信息、使用你的相册或者使用你的相机,跟你无关的你最好就要拒绝。

便利和安全,你究竟选择哪个?毋庸置疑,首要的是安全!因此,对于手机APP过度索权的问题,不仅要从技术层面拦截,还要从法规上加以遏制。

3.15晚会曝手机App安全隐患

去年,上海市消保委发布对网购平台、旅游出行、生活服务等39款手机APP开展涉及个人信息权限的评测结果。其中,9款涉嫌过度获取用户权限。在昨晚央视播出的315晚会上,一些手机APP应用的第三方SDK插件被曝存在窃取用户信息的情况,所涉及的APP达50多款,包括国美易卡、遥控器、最强手电、全能遥控器、91极速购、天天回收、闪到、萝卜商城等。

处罚轻 界定难

对于类似行为,我国法律已有一些相应条款,例如《网络安全法》规定,网络运营者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不得收集与其提供服务无关的个人信息。但由于软件种类繁多,现行法律法规很难对各细分领域逐一界定,而且对违规行为的处罚也较轻。

擎天柱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悦:国家干预的程度、处罚的手段相对来说还是比较轻的,信息不是完全就在一个手机上面,那这个证据怎么来调查,第一你需要懂相应的技术,第二个还需要相应的职能机关来配合。

为堵住漏洞,今年十月,我国将正式施行《信息安全技术 个人信息安全规范》,针对当前APP运营管理中无法关闭个性化推送信息、第三方接入缺乏有效管理、内部管理职责不明等问题,“规范”进一步梳理了相应条款,以完善对个人信息的保护体系。

今晚9:39《关注》节目。

今天的互动话题就是:信息时代如何加强个人隐私保护?您有什么高见?欢迎大家参与互动!

昨天获奖的观众是微友 “落棋难悔”和“勇敢说话”。他们将分别获得由江苏逸洁科技生产的500毫升《关注》定制款洗手液一瓶。欢迎更多朋友通过关注的官方微信和微博,参与互动和抽奖。

请获奖者携有效身份证件到维扬路168号扬州电视台生活馆领取。(领奖时间:周一至周五下午2点至4点,咨询电话:87650000)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