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上演空城计,为何会成功?其中其实暗藏玄机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上演空城计,为何会成功?其中其实暗藏玄机

三国可以说是我国最为人所熟知的一段历史了,无论是小说《三国演义》还是各种电视剧电影版的三国,都为我们描述了这段精彩绝伦的历史。为什么说这段历史精彩绝伦呢?其实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三国时期出现了大量的英雄人物,其中不乏统领百万雄师的将帅之才,也不乏可敌万人的勇猛之士,当然也少不了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的文臣谋士。在诸多英雄豪杰之中,最为人们所钦佩和津津乐道的莫过于诸葛亮了,他未出茅庐已知天下三分,火烧新野、赤壁东风、六出祁山讨伐曹操,还有一出空城计更成为史家之绝唱。

今天我们要讲的就是诸葛亮的空城计,看看他为什么能够在空城之上羽扇纶巾,抚琴笑对十万雄兵。这个故事发生在刘备死后,诸葛亮为了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也为了完成刘备托孤、出兵讨贼光复汉室的遗愿,遂出祁山,讨逆曹,却不料手下爱将马谡因为疏忽导致街亭失守,粮道被切断,只得饮恨勒马。正所谓人算不如天算,他的宿敌也是对头司马懿带着援兵赶来,企图借此彻底打败诸葛亮,击溃蜀汉撤退的军队。

当司马懿率领军队追到西城的时候,诸葛亮在西城只有两千军队,而司马懿手下却有着十万将士,倘若司马懿执意攻城,诸葛亮自然无法抵挡。在百般无奈之下,诸葛亮急中生智,既然打也打不过,跑也跑不掉,倒不如上演一出空城计。当司马懿率大军抵达城下,诸葛亮命令守城将士大开城门,城内还安排了人泰然自若地打扫街道,自己则是坐在城楼上抚琴摇扇,正襟危坐,旁边还有两个小童侍奉。司马懿看到此情此景心里也是百般无解,疑虑不已,以为诸葛亮在城内埋伏了大军,不敢擅自进城。最终还是诸葛亮略胜一筹,他以一己之力将司马懿的大军拒之门外,司马懿最终为了安全还是决定撤军。

展开全文

为什么诸葛亮能吓退司马懿的大军呢?这不仅是一场智谋上的较量,更是一场心理博弈,司马懿知道诸葛亮为人谨慎多虑,从不打无把握之仗,因此断定诸葛亮有阴谋诡计在等着他。殊不知诸葛亮虽然是这样的性格,但是他这一出空城计也实在是走投无路,倘若有一点办法诸葛亮自然也是不会冒这么大的险的。

世人都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可是诸葛亮偏偏要为人所不能为,偏偏为了这“无米之炊”!我们从这件事情也不难看到历史的偶然性,倘若司马懿没有在心理博弈中败给诸葛亮,也许三国的历史就要改写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