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智慧 | 慎,无撄人心

黄帝四七一七年 | 岁在庚子 | 丙戌月 | 乙未日

公历2020年 | 10月19日(夏历九月初三) | 星期一

《庄子· 在宥篇》记载,老子弟子之一的崔瞿向老子请教:“不治理天下的话,怎么能使人心安?”

老子对崔瞿说:“女(汝)慎,无撄人心。” 撄,有纠缠、扰乱的意思,这句话就是说,你应该谨慎一些,不要随意地去扰乱人心。

▲元代画作《玄元十子图》中的崔瞿形象

老子描述,人心受到压抑便会消沉,受到推崇便会振奋,只是无论消沉或振奋都会像受到拘禁和伤害一样自累自苦,只有柔顺顺应方可软化刚强。

老子又说,人心在受伤害时即如被刀切雕刻,情绪激动时像大火,情绪低落时像坚冰。人心变化之快,俯仰之间便能畅游四海之外,安宁时静笃,活动时腾跃,骄纵不可抑制的就只有人心了。

鲁迅在其《摩罗诗力说》一文中指出:“老子书五千语,要在不撄人心。以不撄人心故,则必先自致槁木之心,立无为之治。以无为之为化社会,而世即于太平,其术善也。”

展开全文

在道家看来,天下祸乱丛生、世间纷纷扰扰的根本原因,在于人心被扰乱。鲁迅深知其理,肯定了“不 撄人心”对营造一个太平、良善社会的积极作用。

然而,我们却也明白,人心有时会令人失望。比如,你对别人越好,别人就越不领你的情,反而蹬鼻子上脸地欺负你,一不小心就被人耍、被人骗、被人坑、被人整......

人心复杂万千。它可以善良,可以纯洁,但它也可以掩饰,也可以伪装,可以欺瞒,也可以背叛。 一次次地真心付出,总会被无情践踏;一次次地被伤害,难免变得心寒。

大家都追求智巧,相互欺诈、责难、讥刺,本性早已散乱了,于是纷争便没有尽头。

看懂了人心,我们便知道“人心皆散乱,一念便纯真”。真心被妄念障蔽后,不得不保持住自己纯粹的念头和思想,建立起独立的思考能力,明理知常,不做糊涂虫。

无撄人心,这既是要求我们自身要 恬淡素朴,不被心猿意马所侵扰控制,也是提醒我们在待人接物中反复思考,以最适宜的方式去做最恰当的事情。

编辑 | 缓之 校对 | 楚霓

审核 | 琴心悠悠统筹 | 秦川飞鸾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