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经济创业:哪些产品和服务可以被共享?哪些不适合被共享?
一是产品共享,如汽车、自行车、设备、玩具、服装等,代表性平台企业有滴滴出行、优步、ofo、摩拜、Rent the Runway、易科学等。
二是空间共享,如住房、办公室、停车位、土地等,代表性平台企业有爱彼迎、小猪短租、WeWork 等。
三是知识技能共享,如智慧、知识、能力、经验等,代表性平台企业有猪八戒网、知乎网、Coursera、名医主刀等。
四是劳务共享,主要集中在生活服务行业,代表性平台企业有河狸家、阿姨来了、京东到家等。
五是资金共享,如 P2P 借贷、产品众筹、股权众筹等,代表性平台企业有 LendingClub、Kickstarter、京东众筹、陆金所等。
六是生产能力共享,主要表现为一种协作生产方式,包括能源、工厂、农机设备、信息基础设施等,代表性平台企业有 APPlestore、Maschinenring、沈阳机床厂 I5 智能化数控系统、阿里巴巴“淘工厂”等。
另外,从满足用户需求的角度,共享经济也可以包含以下种类:出行(滴滴出行 / 优步)、住宿(爱彼迎 / 小猪短租)、吃饭(回家吃饭 /妈妈的味道)、穿衣(Rent the Runway/ 那衣服)、贷款(LendingClub/人人贷)、学习(Coursera/MOOC 中国)、就医(春雨医生 / 名医主刀)、旅行(马蜂窝 / 百度旅游)、养老、生产(APPlestore/ 淘工厂)等。
知识点
对共享经济可以从多种不同的角度划分类别,比如从供给的角度可以分成六大领域。
思考题
我拥有的资源中,哪些可以共享给别人使用呢?
2、哪些产品和服务不适合被共享?
从经济分析的角度,结合共享经济的发展实践来看,不适合共享的主要是两大类产品和服务:具有排他性使用权的产品和服务,高度专用性资产。同时,与法律、道德、宗教相抵触的产品和服务也不适合共享。
尽管人们认为可共享的产品和服务是没有边界限制的,绝大多数产品或服务都可以以不同的方式被共享。但是从共享经济发展的实践经验看,还是有相当多的产品和服务难以被共享或难以被有效地共享。
从经济分析的角度,结合共享经济的发展实践来看,难以共享或不能有效共享的主要是如下两大类的产品和服务。
一是具有排他性使用权的产品和服务不能被共享。排他性使用权最为典型的是一次性消费品和服务。以食品为例,一盒饼干一旦被一个人消费,其他人就没有机会再消费了,这也就意味着饼干不可能被共享。
同样,像电影院、剧场和体育现场比赛的门票也是一种排他性消费。
二是高度专用性的资产。专用性资产是指由特定的经济主体拥有或控制,只能用于特定用途的资产。由于专用性资产仅限于极其有限的用户,因此很难被完全有效共享。例如,专用的机床或面向特殊产品的高度专业化的生产线,很难得到有效共享。最为极端的例子是国防设施和武器装备,仅限于合法的政府所有和所用,是绝对不能被共享的。
除了经济方面的原因导致有些产品和服务不能被共享外,在一个依法治国、坚守道德底线、尊重宗教信仰的社会,什么能共享、什么不能共享,还将受到法律法规、道德规范以及宗教底线等方面的严格限制,遵守这些限制是共享经济规范健康发展的基本条件。
——法律底线。如同其他经济活动方式和领域一样,共享经济领域也不是法外之地,同样受国家法律法规体系的制约。
以资金共享为例,有关部门在对共享金融进行监管时一直在强调如下的法律底线原则:
一是决不允许共享金融平台设立资金池。因为设立资金池,就意味着共享金融平台与传统的金融中介机构没有任何实质性差别了。
二是决不允许共享金融平台提供担保服务。如果共享金融平台为参与者提供担保,也就与共享金融共享收益、共担风险的宗旨相冲突,而且会导致巨大的坏账风险,甚至可能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
三是决不允许非法集资。如果不对共享金融的资金募集方式加以监管,就可能引发非法集资和庞氏骗局的风险。再比如,法律规定国家秘密是绝对不能共享的,即使是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其共享要么受到严格禁止,要么有严格的条件约束。
——道德底线。遵守基本的道德伦理和社会文明规范,是共享平台基本的社会责任,也是平台自律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共享经济快速崛起的过程中,共享的产品和服务不断花样翻新,其中难免有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情况。例如,“共享校花”“共享女友”之类博眼球的行为,就严重触及公众的道德底线。此类所谓的共享服务往往刚一推出,即遭到有关执法机构的严格禁止。再比如,网络直播节目中存在的污秽、低俗内容也接二连三地触及道德底线,引发社会强烈不满,也应当加以制止。
——宗教底线。含有宗教歧视内容、亵渎宗教戒律和教义、伤害宗教情感和宗教尊严的产品和服务不能被共享。
知识点
具有排他性使用权和高度专用性的产品和服务不适合共享,共享经济还要受到法律、道德、宗教底线的约束。
思考题
食品是一次性消费品,为什么外卖普遍被认为是共享经济的一种模式?
本文摘自《共享经济100问》作者张新红 国家分享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国家信息中心首席信息师。于凤霞 国家信息中心分享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